• 首页
  • 事务所概况
  • 专业领域
    • 商标相关业务
    • 专利相关业务
    • 版权相关业务
    • 知识产权管理业务
    • 知识产权诉讼业务
    • 知识产权培训业务
  • 业务指南
    • 商标业务指南
    • 专利业务指南
    • 版权业务指南
    • 知识产权管理指南
    • 知识产权诉讼指南
    • 知识产权培训指南
  • 政策法规
    • 商标法
    • 商标法实施细则
    • 马德里国际注册办法
    • 专利法
    • 专利法实施细则
    • 著作权法
  • 知识产权战略咨询
  • 联系我们
业务指南
  • 商标业务指南
  • 专利业务指南
  • 版权业务指南
  • 知识产权管理指南
  • 知识产权诉讼指南
  • 知识产权培训指南
业务指南
首页 > 业务指南 > 知识产权管理指南
知识产权管理指南

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指南

一、管理职责

1、管理承诺

通过以下活动实现体系有效性:

a)制定知识产权方针;

b)制定知识产权目标;

c)确保知识产权的有关职责、权限和有效沟通;

d)确保资源的配备;

e)组织管理评审。

2、知识产权方针

发布知识产权方针,并确保:

a)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;

b) 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相适应;

c) 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运行;

d) 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;

e) 形成文件,付诸实施,并予以保持;

3、策划

①、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策划

企业应确保:

a)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,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策划,以确保满足知识产权方针   的要求;

b) 知识产权获取、维护、运用和保护活动得到有效运行和控制;

c)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。

②、知识产权目标

企业应针对企业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,建立并保持知识产权目标,应确保:

a)形成文件并且可考核;

b)与知识产权方针保持一致,内容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。

③、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

企业应建立、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程序,以便:

a)识别和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,并建立获取渠道;

b)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信息,并传达给员工。

4、职责、权限和沟通

①、管理者代表

专人作为管理者代表,承担以下职责:

a)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、实施和保持;

b)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知识产权管理绩效和改进需求;

c)确保全体员工对知识产权方针和目标的理解;

d)落实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运行和改进需要的各项资源;

e)确保知识产权外部沟通的有效性。

②、机构

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,或委托本机构代为管理。

a)制定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规划;

b)建立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体系;

c)参与监督和考核其他相关管理机构;

d)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工作。

其他管理机构负责落实与本机构相关的知识产权工作。

。

二、基础管理

1、获取

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,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:

a) 根据知识产权方针目标,制定知识产权获取的工作计划,明确获取的方式和途径;

b) 在获取知识产权前进行必要的检索和分析;

c) 保持知识产权获取记录;

d) 保障发明创造人员的署名权。

   

类型

保护客体

保护期限

地域性

保护成本

公开性

申请

排他性

商业秘密

非常广泛,无特别限制

理论上无限制

无限制

采取保密措施费用

无需公开

无需向官方申请

无排他性

发明专利

产品或者技术方案

发明专利10年

地域性

申请费、维持费

必须公开(保密专利除外)

需向专利行政部门递交申请

有排他性

 

2、维护

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,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:

a) 建立知识产权分类管理档案,进行日常维护;

b) 知识产权评估程;

c) 知识产权权属变更;

d) 知识产权权属放弃;

e) 有条件的企业可对知识产权进行分级管理。

3、运用

①、实施、许可和转让

a) 应促进和监控知识产权的实施,有条件的企业可评估知识产权对产品销售的贡献;

b) 知识产权实施、许可或转让前,应分别制定调查方案,并进行评估。

②、投融资(要点:结合知识产权金融政策)

投融资活动前,应对相关知识产权开展尽职调查,进行风险和价值评估。在境外投资前,     应针对目的地的知识产权法律、政策及其执行情况,进行风险分析。

知识产权出资入股----------知识产权质押---------知识产权担保

 

4、保护

①、风险管理(要点:明确的风险意识和认识)

a) 应采取措施,避免或降低办公、生产等设备及软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;

b) 应定期监控产品可能涉及的他人知识产权的状况,分析可能发生的纠纷及其对企业的损害程度,向决策层发出警示性信息,并提出防范预案;

c) 有条件的企业可建立全面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程序,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识别和评测,并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。

②、争议处理

a) 及时发现和监控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情况,适时运用行政和司法途径保护知识产权;

b)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时,应评估诉讼、仲裁、和解等不同处理方式对企业的影响,选取适宜的争议解决方式。

③、涉外贸易

a) 向境外销售产品前,应调查目的地的知识产权法律、政策及其执行情况,了解行业相关诉讼,分析可能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;

b) 向境外销售产品前,应适时在目的地进行知识产权申请、注册和登记;

c) 对向境外销售的涉及知识产权的产品可采取相应的边境保护措施。

5、合同管理

a) 应对合同中有关知识产权的约定进行审查,并形成记录。

b) 对检索与分析、预警、申请、诉讼、侵权调查与鉴定、管理咨询等知识产权对外委托业务应签订书面合同,并约定知识产权权属、保密等内容;

c) 在进行委托研发或合作研发时,应签订书面合同,约定知识产权权属、许可及利益分配、后续改进的权属和使用等;

d) 承担涉及国家重大专项等政府类科技项目时,应了解项目相关的知识

产权管理规定,并按照要求进行管理。

三、  实施和运行

1、立项

a) 应分析该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信息,包括各关键技术的专利数量、地域分布和专利权人信息等;

b) 通过知识产权分析及市场调研相结合,明确该产品潜在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;

c) 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,并将评估结果、防范预案作为项目立项;

2、研究开发

a) 对该领域内的知识产权信息、相关文献及其他公开信息进行检索;对项目的技术发展状况、知识产权状况和竞争对手状况等进行分析;

b) 在检索分析的基础上,制定知识产权规划;

c) 跟踪与监控研究开发活动中知识产权,适时调整研究开发策略和内容,避免或降低知识产权风险;

d)督促研究人员及时报告研究开发成果;

e) 及时对研究开发成果进行评估和确认,明确保护方式和权益归属,适时形成知识产权;

f) 保留研究开发活动中形成的记录,并实施有效的管理。

3、采购

a) 在采购涉及知识产权的产品过程中,收集相关知识产权信息,必要时应要求供方提供权属证明;

b) 做好供方信息、进货渠道、进价策略等信息资料的管理和保密工作;

c) 在采购合同中应明确知识产权权属、许可使用范围、侵权责任承担等。

4、生产

a) 及时评估、确认生产过程中涉及产品与工艺方法的技术改进与创新,明确保护方式,适时形成知识产权;

b) 在委托加工、来料加工、贴牌生产等对外协作的过程中,应在生产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权属、许可使用范围、侵权责任承担等,必要时,应要求供方提供知识产权许可证明;

c) 保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记录,并实施有效的管理。

5、销售和售后

a) 产品销售前,对产品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全面审查和分析,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;

b) 在产品宣传、销售、会展等商业活动前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或风险规避方案;

c) 建立产品销售市场监控程序,采取保护措施,及时跟踪和调查相关知识产权被侵权情况,建立和保持相关记录;

d) 产品升级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,及时进行跟踪调查,调整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,适时形成新的知识产权。


四、  审核与改进

1、总则

策划并实施下列方面所需的监控、审查和改进过程:

a) 确保产品、软硬件设施设备符合知识产权有关要求;

b) 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适宜性;

c) 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,确保其有效性。

 

2、内部审核

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,确保定期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,满足本标准的要求。

3、分析改进

根据知识产权方针、目标以及检查、分析的结果,制定和落实改进措施。

 
上一篇:版权业务指南    下一篇:知识产权诉讼指南 
版权所有:汕头市粤诚商标事务所  粤ICP备18074398号